在挺朋友的心態與希望在大學期間做些成果目的前提下,我接任了第十三期《大馬青年》的主編一職。在停刊5~6年後的旅台大馬青年文學刊物《大馬青年》,對於不是文人的我是一大挑戰。雖然本身是新聞科系出生,出版刊物對我而言是具有意義與挑戰性的,但面對文學刊物以我薄弱的文學思維與低等的文學氣息,我真的擔心會壞了這本創刊至今即將滿30周年的刊物,也成為歷年的污點。

《大馬青年》創刊於1982年,當年文字稱道的年代創刊初期多樣化的成面讓《大馬青年》小露風頭,到了第五期在黃錦樹學長納入了大馬文學獎作品後,讓往後的《大馬青年》更成為當代旅台馬華文藝作品的代表刊物龍頭。上世紀90年代是《大馬青年》的分水嶺,在解散大馬青年社後由於缺乏傳承與財務問題,《大馬青年》在90年代僅存3本的代表作品,與解散前有著八期代表作時代有著明顯的對比,也讓《大馬青年》風光不再。到了這個世紀《大馬青年》出刊只於2001年與2005年兩刊,在僅存一本第十二期《大馬青年》讓我了解了這一本刊物的過去與現在。

雖然發行人的指示是以《大馬青年》為名創出屬於這個年代的《大馬青年》,但在無前輩的幫助之下只有一本刊物的輔助,《大馬青年》的定位彷彿必須比以往更來的清晰。在該保留傳統還是改變刊風,我再次做了內心的選擇戰。在維護傳統的當兒下,會否能再次燃起馬華文學的熱潮還是徒然無功呢、文縐縐的刊物是否符合這個年代的消費族群呢?如果改變刊風,會否否認了馬華文學在以往刊物中的代表性與抹殺了馬華文學未來發展的舞台呢?未來的刊風又該如何定位呢?

目前這些難題如果克服了,往後的對我而言會比較簡單,畢竟有個目標點才會知道自己該做些甚麼該怎麼去執行。套九把刀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裡的一句話「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或許這一次戰鬥也是我人生里程碑的一環,必須深思熟慮養好心態下去戰鬥,畢竟青春就是要燃燒熱血。敬請期待第十三期《大馬青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彼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